恰逢第110个国际护士节之际,5月18日中午,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大礼堂三楼会议室,组织支部党员代表和团员青年代表开展《学抗疫精神 叙护理人文》党建带团建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我校校友、现就职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护师、95后护士邹芳草,与师生一起分享她的援鄂经历。活动由支部书记朱彩英主持。
活动开始,团员代表先向她们心目中引以为傲的学姐、大爱无疆的抗疫英雄邹芳草学姐献上表达敬意的鲜花;同时,邹芳草也回赠给每位团员代表一本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上海青年医务工作者、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群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动人事迹和精神图谱的《青春战疫》一书,希望通过这些年轻人的抗疫事迹激励在校团员青年,在校练就本领,将来用护理实践服务社会奉献光和热。
接着,朱彩英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回顾邹芳草在武汉的工作短视频。朱老师说到,在支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大军中90后、00后的年轻人中有1.2万人之多,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曾经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邹芳草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一幅画着上海小笼包与武汉热干面顺利会师的漫画——“小笼包遇上热干面,一条江系上两座城”在网上热传,打动了很多人。这幅漫画诞生于武汉雷神山医院,作者就是当时奋战在雷神山医院抗疫一线的邹芳草。她用画笔记录病房里的点点滴滴。创作时,她大多选取一些触及人内心的小事,再用“吃豆人”“小王子”“小熊”等可爱的形象加以呈现。即使工作结束后身心疲惫,她也坚持画画。她的画就像一道道彩虹,给病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带去了希望与温暖,缓解了众人的紧张情绪,还起到了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作用。邹芳草用心思考用画倾诉,曾创作出雷神山战疫漫画日记48幅,全景式描绘出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雷神山抗击新冠疫情全纪实。这些来源于抗疫战场的创作更是寄托着医护人员和全体抗疫英雄和病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她是一种温暖、一种期盼、一种希望、一种守望相助。
活动中,邹芳草结合她创作的画作内容,与在座师生分享了在武汉抗疫中令她感动和难忘的小故事,已有近五年护士工作经验的邹芳草说:“医护人员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但相当有意义。医护的职责之一是给予病人人文关怀,给予病人希望。在学习期间及工作前,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多学、多看、多练,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当你在工作中被病患所需要,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只属于护士这个职业的满足感!”
最后,朱彩英书记与在座师生一起探讨针对护理人文素养培育,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析,我们能做些什么?她希望教师们能从课程思政中渗透对学生护理人文素养培育,学生能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医护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对患者全方位关怀的人文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创新精神等多种职业精神进行探索。真正把职业精神内化在日常的行为规范、学习生活、专业领域的探索中,不断提升个人护理人文素养、强化塑造职业形象,为顺利踏上护理岗位尽早融入专业领域学习。会上,思政教研室王爱珍老师发言到:“作为护士,职业被需要度很高,每个学生要善于找到护理这个行业中被需要的点,找到自身的价值,人生才会放光彩。”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从5个方面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作为未来护理工作者的培养学校,我们所有老师的责任重大,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答案始终要铭记在心,我们学生的使命光荣,不久的将来,他们将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
我们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建带团建工作将不断探索新的活动模式,为师生搭建共话对话的平台,为护生的专业领域学习探索之路架桥。(教工第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