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黄钢校长领衔撰写的《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2016)蓝皮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注重从居民个体角度界定“健康生活”,围绕与居民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基础、公共服务、环境、文化、医疗卫生这五个方面,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的健康生活进行评价,发现和梳理问题。报告不仅对全国所有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因数据缺失,三沙市没有评价)的健康生活指数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评出了城市健康生活排名榜,而且对排名前50和排名后50的城市健康生活进行了综合解析。《报告》还特别关注国内外有关促进城市健康生活建设的政府经验与行业案例,这方面的分析与总结,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而且必将对提高城市的健康服务水平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我国正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健康问题。我国不仅已经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全国现有老龄人口超过2亿,未富先老,而且我国慢性病人群数量十分庞大(目前总人数已超过3亿),医疗负担十分沉重。加之,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以及长期以来重治疗轻预防的不恰当的做法,所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为此,2016年8月19—20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随后通过了“健康中国”建设“十三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意义尤为重要。相信该书的出版,必将能够为各城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各城市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和发展政策时,能够将是否有利于国民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和体制的设计与评价中,进一步优化居民健康生活,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生命系统的和谐均衡发展,以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