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总支组织开展电影党课《志愿军:浴血和平》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同志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精神动力,1023日,学校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

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动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捍卫和平、以战促和的伟大历程。影片中,翻译队长林月明强忍病痛坚守岗位、姚庆祥为守护中立区不开枪约定牺牲、黄继光英勇堵枪眼等感人场景,让在场党员无不为之动容。观影过程中,党员们全神贯注,深受震撼。许多党员眼含热泪,被志愿军将士不惧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深深触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观影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与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

教工第一党支部徐凌老师:作为党员,这场观影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松骨岭的硝烟虽已散尽,但守护和平与发展的使命从未结束。作为教育工作者,坚守岗位、为国育才,就是我们对先烈精神最好的继承。我将把影片中展现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与对和平的渴望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铭记历史中树立理想,将他们培养为珍爱和平、勇于担当的新一代。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战场”与使命。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陈莹桦:电影里多次提到“他的选择”,比如姚庆祥面对钢枪抵住额头,他放弃拔枪自卫的本能,用生命捍卫谈判的尊严,不给敌人任何一个把柄。在谈判桌与战场的交织中,我们看到选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是价值天平上的精密校准。新时代教育者的每个选择都在塑造未来的坐标。选择在教材中保留“两弹一星”的奋斗史,是在培育科技报国的志向;选择在德育中强调诚信友善,是在构筑社会文明的基石。这些选择如同当年志愿军战士的抉择,都在为民族复兴铺就精神之路。

教工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高仁甫:观看《志愿军:浴血和平》电影,这场跨越70余年的精神对话,让我深深地在战火与和平的交织叙事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与职业叩问。护理职教岗位上的我们,亦是和平年代“生命守护者”的园丁,我们要像志愿军“钉在阵地上”那般,把专业精度与责任担当融入每一次备课、每一次教学。我们要以志愿军精神为指引,把对英烈的敬意、对和平的珍惜,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行动,让党徽在护理职业教育岗位上熠熠生辉,让红色基因在救死扶伤的教学实践中代代相传。

行政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朱雅微:《志愿军 3:浴血和平》带来了深刻触动。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筑起和平长城,谈判代表凭坚定意志捍卫国家尊严,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今年夏天,学校搬迁至金山临时办公点。总务科克服重重挑战,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新址从简单装修到整体入住的全部工作。但与影片中英雄烈士经历的苦难相比,这些困难微不足道。未来,我们将以昂扬斗志立足金山,主动抓住发展机遇,勇敢克服各类险阻,为上海、长三角的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打下属于自己的“战功”。

行政第二党支部书记苏李欢:正值我校筹建新校的攻坚期,《志愿军:浴血和平》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是深深的共鸣。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极其劣势下不畏强敌、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我们转型路上最需要汲取的力量。从“中职”到“高职”,绝非坦途,如同一场需要全员参与的“新战役”。它要求我们如战士般,勇于突破现有格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股不畏艰难、使命必达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同志,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夺取属于自己的“高地”。

此次观影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党性的锤炼。全体党员要以观看影片为契机,深刻领会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内涵,将观影感悟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各党支部需在后续组织生活中开展专题讨论,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为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