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好上海 共学启航”沪语共学活动开班仪式 暨首次文化体验课成功举办

2025415日中午,学校工会主办的“侬好上海 共学启航”沪语共学活动开班仪式暨首次文化体验课在15号楼608会议室举行。校工会副主席臧圆圆、部门工会主席及20多名学员共同参与,党总支宣传委员蔡辰年主持。


臧圆圆在致辞中表示:“上海话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之声——从石库门的弄堂到外滩的钟声,从‘侬好’的问候到‘阿拉’的自称,它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海派文化的活态载体。我们以‘共学启航’为名,希望让新老上海人通过语言桥梁,读懂、融入、爱上上海!”。她强调,本次活动是“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课程融合方言教学与弄堂游戏、沪剧赏析等文化体验,鼓励学员“从一句‘饭吃过伐?’开始,大胆开口,成为沪语传承的‘星星之火’”,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沪语班副班长周港洁结合自身,分享了对沪语学习的迫切需求。他坦言,工作中常因听不懂同事的沪语交流而尴尬,去年的热播剧《繁华》中鲜活生动的沪语台词更让他感受到方言的魅力。谈及学习沪语的决心时,他曾试图报名社会夜校课程,却因名额爆满未能如愿。他感慨道:“这次学校工会组织的沪语共学活动,对我们这样的新上海人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


沪语导师陈刚的课堂如同一场方言解码的盛宴。从宁波舶来的“阿拉”,到租界诞生的“戆大”(英语gander音译),学员们跟着他抑扬顿挫的示范轻声跟读,仿佛触摸到百年上海滩的文化脉搏。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模仿奶奶的那些烟火气十足的生活片段,无处不体现出沪语中暗藏的“讲话艺术”和上海人的生活哲学。


本次课程以方言为桥,用沪韵传情。未来,校工会将持续以沪语学习为载体,织就“语言-文化-育人”三位一体的共融网络,通过开展“石库门沪语寻根”“沪剧经典赏析”等实践,让方言从书本走向烟火生活,让新老上海人在吴侬软语中互学共进,共绘校园温情底色。(综合办/工会)